欢迎访问黄山市信达丝线有限公司

风光名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山南北 > 风光名胜

客户服务热线
0559 - 5521022
走进西递,每一步都是记忆
发布时间:2018-02-10   阅读次数:2591次  
走进西递,每一步都是记忆
张军停
这座始建于宋朝的元佑(宋哲宗)年间的西递村,之所以称西递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前这里是交通要道,政府在此处设有驿站,用于传递公文和供来往官员暂时休息,驿站在古代又称为递铺,故称西川西递铺。另一种是:中国大地上的河流都是水朝东流,而西递周围的河水却是朝西流去,这种东水西递的自然存在,称其为西递,也是不无道理的。
走进西递村,远远看到村头耸立着一座十分巍峨和壮观高大的青石牌坊。此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高 12米宽近10米,为三间四柱五层楼式结构,全部是用黑色大理石构建,底座雕刻有四只威猛的石狮。牌坊横梁一面刻有胶州刺史一面刻有荆藩首相,显示着当年主人胡文光的辉煌履历。显示出胡氏当年的财力气势以及地位显赫的象征。正楼匾的上方雕刻着恩荣二字,下方雕的是荆蕃首相四字,其背面则是胶州刺史四字;花板上雕有鹿、鹤、虎、豹等,两旁盘有浮雕的双龙,正楼东西两面刻有登嘉靖已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字样。双龙图下是文官和武将,下面有人物像8个,便是通常所说的八仙。最下边的正楼所刻图案叫五狮戏球,东西边是麒麟吐书。石柱两侧是栩栩如生的狮子,这两头狮子前爪朝下倒伏着,爪下有只小狮子,既精致又增加了牌坊的稳定性。据载村中曾有15座牌坊,但均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被毁,只有这一座还是作为反面教材被保留下来的,很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看着这个带有西递标志性特征的建筑,可以想象当年胡氏家族是多么的显赫以及名扬天下啊!当然了,其财力和影响力,则不仅仅是牌楼的巍峨峥嵘,而是一种显赫地位的张扬。
村中一瘦溪穿街而过,弄堂窄窄,两边建筑是一色的粉墙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除宗族祠堂内部较宽大外,家家户户均是门窄院狭,根本容不下我们这大队人马。烈日当头,导游大概是一上午的奔波,显得倦倦的,讲解也仓促;学生长途奔波对古建筑又不感兴趣,神情恹恹听得也乏力;我们重任在肩(二百多孩子的安全啊)精力自然难专注于游览。好在村子不大,走马观花的参观过几处院落后导游就让自由活动了。学生们欢呼着一下就散开了,各自去寻找自己的喜好:有的买小纪念品,有的买特色小吃,有的买冷饮-----却很少有人去研读西递村的文化历史。我们也得以轻松些,这时我才能仔仔细细审视这处被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小村落。
西递村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一百多座,其中有名的为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整幢建筑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所悬挂的: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以及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不但表达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还渗透着儒学的精髓。
而另一座名为大夫第的古宅,建于清康熙三十年。这座临街亭阁式建筑,有观景揽胜之用途,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简直就是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西递村美丽自然景观的精髓。更为精妙的是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五个大字,其告诫人们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用意,委实耐人寻味、富有哲理。
纵观整个西递村的古建筑群落,几乎所有保存下来的民居,都有着富丽宅院比邻而建、精巧花园点缀、以黑色大理石为主要材质建成的门框、漏窗、石雕等特点。而且那些浮雕等呈现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配以古砖瓦精雕细琢而搭建成的楼台亭阁,足见当年建造和设计者的聪慧和工艺的精湛。在村里行走时,我注意到几乎每座古建筑的墙壁和楼阁上,都附有雕刻人物戏文和富有很深寓意的精美木雕。我在观看之时就在想,若是这些精美木雕,能够复原出当年的色彩,那将是多么绚丽和美妙的彩绘和壁画啊!而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以及能工巧匠的艺术创造力是多么的令人惊叹不已啊!
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村落,据说在宋明清等各个朝代,相继出过二品以下的官员一百多个。此间也许有裙带关系和老乡之间相互提携的嫌疑,但是一个村落里能出这么多的官员,那也是相当不简单的。足见其文化底蕴的深厚,以及村民们刻苦攻读、求取功名、任职全国各地为官的显赫成就……
西递村是一个由胡氏家族几十代子孙连绵繁衍而成的古村落,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距今已有950余年的历史。我国古人重视风水观念(当然现代亦然),西递村的胡氏先祖依据风水学理论得出船形西递,大吉大利东水西流,吃穿不愁的结论,选定西递依山傍水建出安身立命之所。西递村依船形布局,规范整齐,小巷幽深宁静,石板路曲折盘旋,房舍鳞次栉比,陈设古朴典雅,至今仍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还有124座。但它九百多年来却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只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被一群写生的清华大学师生意外发现,称之为桃花源里人家。后经一批专家学者奔走呼吁、推介,人们才开始重新打量这个养在深闺的村姑,发现她:山清水秀,曲径石桥,祠堂牌坊,青瓦粉墙,显得是那么清丽秀雅;村民清贫但安详,忙碌却恬淡,显得那么安适自然。于是,国人来了,赞美,称其为桃花源里人家;外国人来了,惊叹,赞之为这是地球上最美丽的村镇;古建筑学家来了,说它是明清民居博物馆;联合国官员来了,称它为世界文化遗产。于是,公元2000年西递村被定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2001年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西递村的石板路上独自游走,细细体味,慢慢思考:西递村近千年来虽历经战乱却生生不息,自有它独特的生存之道。
西递村的建筑处处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胡氏家族仕宦、儒林、徽商结合遗留下来的独特人文景观。但在游览过程中,我一直很奇怪:无论贫富人家,院落都是那么狭小,和晋商的(如乔家大院)宽大的院落有天壤之别。
这也许就体现了徽派建筑的地域特色。一是可能受封建礼法观念限制,徽派富而不贵的商人,住宅不能与达官贵族家那样宏大,而是自我收敛藏富于内,在狭小空间里精雕细刻,在房间院内设置砖雕、木雕、石雕等工艺品,既显得格调高雅又不显山露水。二是风水观念所致,多在屋内置天井用以采风通光,且寓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而且,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很重视装饰,上嵌砖雕、石雕,或是戏文传说或山水花鸟,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徽商中多有儒商,重视情调和个人修为:屋内多挂山水字画,廊柱上多有楹联,如积德不倾择交不败,读书不贱守田不饥世人厚德传家,儒雅修身为本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等。每家院落虽小却多设有假山、鱼池、花台,摆设奇石盆景,栽种名贵花木,四季花开花落,每日暗香浮动。
我想,重视读书做人、强调宗法孝道等内在的精神追求才是西递村得以生息繁衍的根本。胡氏家族在西递筑舍立村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制古村落,为维护本姓家族的根本利益,村中先后建立了15座牌坊(其中孝子牌坊一座,公德牌坊四座,节孝牌坊十座),34幢祠堂,还有书院2所,均以儒家的仁义廉耻、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来规范教育儿孙,强化封建礼教的地位。如在每年的重大节日迎神祭祖是村里的必修课,还规定,本族子弟不论贫富都必须读书,确有困难可在族田收入中予以资助。胡氏子孙不论经商或入仕,都要把文化列为首位,把忠信孝悌、礼义廉耻作为终生信条。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到道光六年(1826)的261年间,一个小小西递村,胡氏家族就出了130多位官吏,可见其文化昌盛、人丁兴旺。
徽州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丰年只有半岁粮之说,可见其地少人稠、贫困落后。还有一句顺口溜叫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可见贫穷人家的孩子很小就要外出谋生了。这些孩子背井离乡、抛亲别家,历经磨难,有成功者闻名乡里,当然更有许许多多的失败者湮没无闻。徽商既成为名噪大江南北的一派,这与他们遵守的不怕吃苦、货真价实,诚实守信、认真经营,崇文守义、乐善好施的商业道义有关。如成功者中的杰出代表胡贯三,经商数十年,主张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的商德,重视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基的人格修养,成为拥有七条半街”“三十六典”“二十多家钱庄的江南六大首富之首。他致富后捐建书院,造桥筑路,恤灾扶困,福及乡党的故事流传了近300年。
走在西递的村路上,追溯时光印痕,让岁月的流逝在记忆中翻阅那册典籍和奢华,每一块砖石都是雕刻西递的经文,值得细细去品,去思……
河南省郏县李口镇  张军停zhangjunting7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