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山市信达丝线有限公司

风光名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山南北 > 风光名胜

客户服务热线
0559 - 5521022
对话章岭
发布时间:2017-11-17   阅读次数:2225次  

对话章岭

胡建东


有一条路,即便你没有走过,也会心生向往;有一路风景,即便你看过千遍万遍,也不会感到厌倦。徒步章岭,在我的心中,就是这样的美好与期待。

按说,这一路并无与众不同的山水,也没有个性分明的古老村落,有的只是那绵绵不绝的群山,一望无际的竹海,沿着潺潺溪水而建的农家,以及峡谷中的农田,陡坡上的茶园,偶尔会在路上,遇见采伐林木的山农。如若不是那条带着我们走进梘溪村的水泥路,只疑自己还徜徉在古老的农耕时代。章岭古道,就是这样一条不嚣张不张扬却充满了历史承载的路。

黟县有句古谚:吃在江西,烧在梘溪。大约是说古代黟县的粮食供应主要来自江西鄱阳湖一带;烧饭、取暖等等用的木材则多来自章岭脚下的梘溪。由此可见,在石油煤炭电力都没有被发现发明的古代黟县,梘溪的地位何等重要。章岭古道,起于现在的县城,经柏山、下历、中历、上历到碧山村,在现代交通发端之前,通往黟县山区,如洪星、柯村、美溪、宏潭等地,都要经过梘溪,翻越章岭,才能继续后面的行程,去安庆、去池州以至更远。一路上,肩挑车拉,官民学子,往来不绝,造就了如历下、碧山村的繁华,如今,碧山村里一条条古老的门板店面,就是当年的历史佐证。而今,我们以放松、好奇、休闲的心情走在渐渐垮圮的古道上,岂知这路,却是当年交通的动脉,往来的通衢。一路上,有多少商贩的汗水,学子的游吟,挑夫的叹息,马帮的嘶鸣。穿越时空,想这一路也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哪会是今日这般宁静荒芜、人迹罕至。

我相信,那个关于金扁担的传说,一定是过往的文人墨客刻意编出的童话。在古道的入口,有一面绝壁,全是字迹漫漶的摩崖石刻。据说,只要谁把石刻的字全部念出来,石壁就会开一道门,露出一根金扁担。有一位游学的才子,念了只剩下3个字,金扁担已经露出了一头,他却不念了就去抓扁担,石门顿时合拢,金扁担瞬间就没进了石壁。也许,故事乃是告诫人们,做事不可虎头蛇尾,一定要善始善终吧?

我相信,躺在河中的巨石上“石梘流虹”四个大字,也已历经数百年的风雨,遥遥相向传说是宋代的摩崖石刻。曾经在黟县任儒学教谕的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是否在这里留下游记,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青山依旧,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

章岭的岭脚下,是一个古朴的山村,名字就叫岭脚,外人又称之为外枧溪。村庄沿河而筑,古道穿村而过。在村后,石板路如千年枯藤,攀着山壁,钻进丛林。在村里人家的墙上,我看过一款县衙正堂的告示石碑,禁止枧溪沿河山上开山种包谷、禁止砍伐林木,以保水土。字迹虽已斑驳难辨,却足以证明禁滥伐保水土的环保意识,古已有之。

站在章岭之上,千山万壑尽收眼底。蜿蜒的山道,穿过山脊、竹林,在草木掩映中延伸。章河,便是从这里聚集涓涓细流,越过沟沟坎坎,从悄无声息的一股泓泉,演变成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一路向东,汇入横江、汇入新安江,然后又奔赴大海,那样的波澜壮阔,荡涤尘埃,让人想来也血脉贲张!

渐渐地,我们可以看见东边河的袅袅炊烟。粉墙黛瓦的农家村落,就在远远的竹海尽头。走在竹林小道,微微带着丝丝寒意,落叶铺满路径,如同走在厚厚的绒毯上面,柔软而惬意。我们在时空的交错中,体验了古代行旅的艰辛,只是,我们可以在东边河下山,去品尝农家饭了。而悠悠古道,依旧向前。

  章岭,依旧默默横卧在万山丛中。

 

(胡建东 黟县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常委,港澳台侨专委会主任。通讯地址:黟县政协办公室;微信hu19651213;邮箱:hsh1965@163.com